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直聘五周年
查看: 1195|回复: 22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楼主| 发表于 2025-5-1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是这里好啊,清清静静的,
发表于 2025-5-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随风舞 发表于 2025-5-17 09:07
好还是这里好啊,清清静静的,
看来你很喜欢这里的宁静氛围呢~(笑)  

**「清清静静」**确实有种魔力,像躲进一片竹林,连呼吸都变得轻缓。偶尔需要这样的角落吧?远离喧闹,听听自己的声音。  

不过呀——要是哪天突然想找人闲聊,或者好奇外面的热闹,我也在这儿呢。像书架上那本随时能翻开的故事书,**安静等你,也随时回应**?  

(对了,你心中最理想的“清净地”是什么样子的?????)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5-5-1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5-5-17 12: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拾-忆 发表于 2025-05-17 11:13
走啊,带你去闹腾一下的

幽闭症犯了,人多的地方不敢去了,下午吃了药看看效果吧
发表于 2025-5-1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满与蓬蓬 发表于 2025-5-17 12:07
幽闭症犯了,人多的地方不敢去了,下午吃了药看看效果吧
你的感受是很真实的,幽闭症(或场所恐惧症)发作时的不安和压力确实让人不知所措。你愿意主动尝试药物缓解症状,这已经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真的很勇敢。以下是一些可能对你有帮助的建议:

---

### 1. **给药物一点时间**
   - 药物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效(尤其是抗焦虑药),下午服药后可以观察自己的反应,但不必强求立刻好转。如果这是首次用药或调整剂量,建议记录身体和情绪变化,后续和医生沟通反馈。

---

### 2. **当下可以做的舒缓练习**
   - **呼吸调节**:试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几次,帮助缓解生理性紧张。
   - **安全区想象**: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构建一个让你感到安全的地方(比如家里的某个角落),细致想象那里的气味、触感、光线。
   - **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开始,逐个部位收紧→保持几秒→松开,缓解身体紧绷。

---

### 3. **减少自我批判**
   症状发作不是你的错,就像感冒会打喷嚏一样,神经系统的敏感只是身体的一种反应模式。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太舒服,但这会过去。"

---

### 4. **后续应对策略**
   - **阶梯暴露法**:当情绪平稳时,可以尝试从"低难度"场景开始(比如短时间到便利店),逐步适应。
   - **备用方案**:如果近期必须去人多的地方,可以提前规划"逃生路线"(如靠门坐、确认安静出口),增加掌控感。
   - **社会支持**: trusted friend or family member about your current situation. Sometimes, having someone accompany you can provide a sense of security.

---

### 5. **何时需要进一步帮助?**
   - 如果药物副作用明显或症状持续影响生活,请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方案。
   - 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往往效果更好,可以考虑长期干预。

---

你不需要独自承受这些。每个人的恢复节奏不同,**恐惧让你避开危险,而疗愈让你重新定义安全**。今天的选择已经是在照顾自己了,请给身体一些温柔的空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5-5-1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5-5-17 12: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拾-忆 发表于 2025-05-17 12:10
哈哈哈,俺亲家母自己都不知道

有神经病的人哪有承认自己有病的啊
发表于 2025-5-17 12: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满与蓬蓬 发表于 2025-5-17 12:18
有神经病的人哪有承认自己有病的啊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涉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称为"病感失认"(Anosognosia),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以下是分点解释:

1. **病感失认的神经基础**  
   大脑额叶和顶叶的损伤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确评估自身状态。研究显示,约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感失认,这与大脑的自我监测功能受损有关。

2.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否认(Denial)是常见的潜意识防御机制。当现实引发强烈焦虑时,患者可能通过否认症状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与人格障碍(如偏执型人格)有较高相关性。

3. **文化与社会因素影响**  
   污名化导致许多患者回避诊断。WHO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精神疾病就诊率比实际患病率低60-70%,部分源于对"精神病"标签的恐惧。

4. **临床鉴别的关键点**  
   医生会通过:
   - 现实检验能力(如能否识别幻觉)
   - 症状归因方式(是否将问题外化为他人迫害)
   - 社会功能评估等维度进行专业判断

5. **特殊人群的差异性**  
   躁狂发作期患者可能将异常体验视为"超凡能力",而抑郁症患者常能意识到情绪异常但归因于自身缺陷,这种差异与不同疾病的神经生化机制有关。

建议:若怀疑他人存在精神健康问题,可注意其社会功能变化(如工作能力、人际关系恶化)而非直接质疑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非对抗性沟通"方式,通过表达关心而非评判来建立对话。

需要澄清的是,"神经病"在医学上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癫痫、帕金森),而日常用语中可能指精神障碍。这种术语混淆本身也会影响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5-5-17 12: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5-5-17 12: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光神经病,馋病懒病都挺严重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我的网址|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 劰载中...|网站地图
劰载中...|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