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金章丘暴走团一行67人走进博山青石关、樵岭前驴友活动照片集锦
齐长城遗址青石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北邻淄博市博山区白洋河、樵岭前村交界处。青石关地势险要,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原为齐鲁要道的咽喉,今有205国道、滨莱高速经过。2001年,青石关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春秋时期,齐国修筑长城,以御鲁、楚,在此修建关隘。青石关古道建于春秋时期,建筑规模为30.2平方米。青石关原为齐鲁要道的咽喉。北有齐国国都临淄,正处于双峰对峙,中为一线天的谷口之南的制高点上,古长3公里,宽28米,古称“瓮口道”,现称“关沟”,是夹在群山之间通往青石关门的小路。这条不足几公里的夹谷,两侧山峰苍翠,壁如刀削,接近关门处,是关沟最狭窄、最难走的地方,两边峭壁雄峙,山势呈“V”型,最窄处不足两米,过去只能通行一辆木轮车,一旦堵塞,两三天不能通行。关北沟青石板谷坡上留有当年独轮车的辙沟,深达15-20厘米。据当地老人言,当年来往的车子排成长队,若是“闹了关沟”,谁也不让谁,一等就好几天。
青石关地势险要,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石关不仅是齐长城著名的关隘,还是闻名遐迩的齐鲁故道。这里是军事要塞,又是交通中枢,故设重关镇守。清咸丰年间,曾国藩为镇压捻军曾在此巡视住宿,原有“曾王所栖处”碑,今犹存住宅。
齐鲁古道中有多处洞穴,其中较著名的有:名胜鼻子洞、青石关溶洞、南山洞、牛鼻子洞、黑老鸹洞、周世宗洞(又称陈抟洞),以及“凤凰嘴”、“金鸡窝”、“欲坠崖”、“扒钱峪”等景点二十余处。
青石关城堡,自古以来就是古齐都临淄的南大门,以玉皇山为屏障,借助地势险要,依关而建,有“直淄之门,与南之冲,为出兵索跨”之称。青石关原有围城,有四个门,门上均有阁楼,今唯存北门门洞和残碑。门内径宽2.5米,外径宽9.7米,洞高4米,进深8.5米。洞上石墙厚1.2米,北门洞顶原建有玄帝阁,阁基东西长10.5米,现尚存柱石。洞口有侧立明万历年间《重修玄帝庙记》碑。
南门与北门之间相距100米,门楼上设炮台,对向鲁地,今仅存“青石关”石匠额镶嵌于门址东侧的学校山墙上。门之南有清嘉庆年间记述铺筑石板的“奕世流芳”碑。
关西为梯子山,自此进入博山境,经樵岭前村桃花峪至望鲁山北侧729高地,现存有齐长城遗址2350米。
青石关东为炮台顶,海拔632米。顶上有单薄而不规整的双重墙体,高约l米左右,北墙宽1.1米,南墙宽0.8米,两墙间距50-120米不等,内有多处营房残墙。炮台顶三峰相连,遍地营房遗址,有方有圆、有大有小、有毗连者、有独立者,小房阔6.1米,进深2.8米,山墙高2.5米,内设窗台、瞭望孔;套房面阔11.8米,进深3.5米,高2米,内设5个窗台、1个瞭望孔。山膀上面的深谷有新月形山寨及十多间较完整的石屋。寨内径10米,墙高1.5米,宽0.6米,大者石屋3.6米,高1.7米,顶为片石叠压。其建筑当为后世重修。
在青石关内大路东西两旁生长着两棵国槐,靠近关门的一课,树干用四五个铁箍固定,另一棵树桩枯空,据说这两棵国槐已逾千年,每年春来,仍然枝叶繁茂。在沟底中央还生长着三槐树,有三搂多粗,树冠可罩方圆十多米。据说,槐树是当路标用的,出去的人只要记得这棵大槐树就能记着回家的路。当时齐国陶瓷很有名,出产的陶器多数卖给鲁国,所以从齐国国都临淄到鲁国国都曲阜沿路和村庄都有老槐树,又称古代陶瓷之路。
樵岭前景区位于博山区西南6公里处的群山绿水之间。整个景区以樵岭前村为中心,方圆5公里。景区内峰秀岩峭,茅舍错落,小桥流水,一派山野风光。山奇、水碧、林幽、景秀是其独有特色,被誉为“鲁中山水画廊”。整个风景区由博山溶洞、王母池、天星湖、山东公路第一高架桥等构成,尤以博山溶洞、王母池为人所称道。
王母池位于樵岭前村南,两山相交形成一峡谷口处,飞流叠瀑,“疑是银河落九天”,巨大的水帘冲击崖底,流光溢彩,绚丽动人。在瀑布的右上方七块巨石叠立、高达10余米,恰似一娴淑的仙女在俯首凝思,人称“王母石”。沿王母池拾级顺河而上,“王母庙”、“黑龙潭”等景点,尽收眼底,边行边赏,毫不惬意。天星湖由天星峪而得名,与淋漓湖一山之隔,遥相呼应。大坝高悬,湖面平整如镜,风光旖旎,令人目不暇接。
所有美图照片来源于随队各位摄影师,在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