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直聘五周年
查看: 2106|回复: 8

[闲谈阔论专题] 中华远古史-13-番外篇2-大汶口文化墓地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引言

这是一篇论文分享,题目是《墓地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关联性思考——以大汉口文化时期墓地为例》,发表于2012年,作者王芬,先任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之前的帖子6帖子7参考了论文《夷夏东西:从多元到一统的重要过渡阶段》,其中第二作者就是王芬。于是接着搜索了她的其它工作,对这篇分析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墓地的论文比较感兴趣,这篇论文分析了山东地区大汶口期间的十几个墓地遗址,今简单做一个总结。

1

典型墓地的空间结构

大汶口文化早期,聚落内部居住区和墓葬区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墓葬集中安葬在公共墓地中。墓地内部存在明显的分群、分组的现象。总体看来,从早期到晚期墓地的规模小型化趋势明显。合葬墓中既有同性合葬?也有异性合葬。某些聚落遗址中出现贵族阶层使用的埋葬区。

1.png

02

、墓葬资料反映的社会组织结构

大汶口文化早期,总体看来?此时墓葬类型复杂多样,除了单人葬之外,多人同性合葬、多人二次合葬、成年男女合葬等都有发现,充分显示出这时人群组合方式的复杂性和多变形。可以用墓组一墓群一墓区一墓地的阶梯状构成和扩大型家庭一家族一氏族一胞族的社会组织来对应。推算出当时一个墓组代表的日常人口规模在6一12人,即相当于一大家庭规模。由此而推,当时一个墓群代表的日常人口规模在20左右,相当于一个家族规模,它由若干血缘关系紧密的大家庭组成。而整个刘林墓地共由6个墓群组成,那么它代表的社会群体规模应是在百人上下的氏族


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的社会组织结构可以把墓组一墓群一墓区一墓地分别和人类学中的大家庭(一部分已经为核心家庭)一家族一宗族(一部分还为氏族)一宗族联合体一部分可能为胞族等社会组织相对应。


大汶口文化晚期:更多的聚落中也发现有权贵阶层具有独立埋葬区现象,权贵阶层脱离原族群而根据利益关系重新组合、与中下层人们分开埋葬的现象?标志着凌驾于族群之上的统治阶层已经出现。所以这时的中心聚落可能包括了核心家庭一大家庭一家族一宗族一宗族联合体这五级社会组织结构。

03

墓葬资料反映的社会分化情况

虽然较大社会群体如氏族的公有制仍占重要地位,但更小社会群体的私有制已经产生。而当时的社会财富在某些区域内开始向个别遗址或个别遗址的个别家族集中。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时财富迅速向个别家庭、个别人那里集中,社会分化持续加剧。这些都使原来的以血亲、姻亲等为原则的人群组合方式遭到了冲击,社会中形成了以财富和权势为原则的新的社会上层人群。死后他们因为利益关系的连接而葬在一起,似是对这种新形成的层序关系的强调和巩固。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社会等级分化在聚落内部、聚落之间和区域之间全方位展开。一些大型的中心聚落内部,单体墓葬和墓群之间的差别悬殊。

2.png 3.png 4.png 5.png

04

晚期阶段丧葬行为的社会现实涵义

从整个大泣口文化晚期阶段来看?墓葬的整体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等都较中期阶段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方面说明当时社会的生产经济水平是持续发展的,社会已经有足够的剩余财富,从客观上允许人死后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享用” 这些物品,而不是传留给自己的亲属。

墓葬规模变大、随葬品数量和种类增加、墓葬间的差别增大,这些现象早在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个别聚落中就已经出现,中期阶段有了初步的发展,到晚期阶段则愈演愈烈,并且从鲁中南扩展到了鲁东南等更广大的地区。

在一些中心聚落内,父系家族私有制的确立促使生产力快速发展?,财富得以不断积累,而这最终的结果必定会引起上层权力的重组。最先这种对财富和地位的竞争可能发生在聚落内部的各个宗族之间,作为竞争和妥协的结果,在宗族之上产生了新的权力阶层,这在贵族墓区的独立性中已经体现得很清楚。进入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这种竞争在更多地区的中心聚落中展开,权力集团的运作背后隐含的实际是各宗族或家族之间的角力。因为中心聚落这时已经实现了对周围中、小聚落的控制,权贵阶层的成员既要维护其在聚落内部的地位,又要保证本聚落顺利运行在小区域内的控制权?所以中心聚落的权力运作系统日趋复杂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刚刚形成不久的各宗族或家族的权贵们需要在各种场合表达他们的地位具有“合法性”,并期望已经形成的阶层划分永久化。这时通过在“墓葬行为” 上大做文章就成了实现各方面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墓地空间结构、社会关系以及涵义,可以说明在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以家族为核心,以家庭、家族和宗族为基本构成单位的新型社会形态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聚落间的关系以依附一控制、隶属一统治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在这种聚落结构体系内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分层秩序和统治模式,即“都一邑一聚”层级结构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 大福咕咕 于 2025-2-19 18:10 编辑
发表于 2025-2-19 19: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10: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有个错别字,第一段“先任”应为“现任”。有些地方出现的问号,是乱码错误。

发表于 2025-2-2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10: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最后一段“聚落间的关系以依附一控制、隶属一统治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都一邑一聚”层级结构的形成”,作者还提到,这预示着国家文明即将出现。

当时中心聚落的领导者是通过怎样的制度来控制、统治他下面的聚落、村落,好像并没有证据确凿的解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和血缘关系有关。
发表于 2025-2-20 12: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18: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文中提到,大汶口文化焦家遗址也是中心聚落。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18: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2-20 18: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我的网址|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 劰载中...|网站地图
劰载中...|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