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御裁缝的故事 这件事也是发生在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本村的高家,一生务农的高毓怀生有高建福高建禄高建寿三个儿子,高建福排行老大。当时村里已经有人外出或经商或学手艺或打铁维持生计,一是挣钱养家补贴家用,二是改变一贯土里刨食的生活习惯。老大高建福从小聪明伶俐长相清秀手脚勤快,很得家中老人喜爱,也深受邻里称赞夸奖。家中长辈们看着这有出息的孩子只是早出晚归的干农活,实在不甘心,就商量着让他到济南府城的亲友熟人处学做手艺,近期挣钱贴补家用,远景靠手艺吃饭养家,艺不压身,在哪里都会有用武之地。商定这事后,高毓怀趁过年后走亲串友之机把高建福托给了他在济南府开裁缝铺的表叔袁裁缝,随表叔学裁缝手艺。过完年高建福背上家里准备的简单行李,随表叔来到济南府城大明湖附近的嘉艺坊表叔开的裁缝店铺学做裁缝手艺。按学徒规矩,学徒三年才能出师,第一年是在掌柜家做零活,扫地担水看孩子做饭等等什么杂活都要做;第二年才能上操作间打下手,帮着师傅师兄们搬搬运运递递工具,收拾整理操作间,干些脏活累活,有心的学徒这时就能在做活的间隙学到一些师傅不会教的技能,这叫做偷师学艺;第三年师傅才会传授一些做工技巧,好的师傅会手把手的教,孬师傅对学徒不闻不问任其自学,所以学艺有“师傅引进门,成才在个人”的说法,与师傅关系好的能多学好多东西,再经个人实践加悟性,定能成才无疑。高建福学徒三年,事事都做得,为人也周到,凭着勤快机灵性格合人悟性也高,加上表叔是掌柜,让他学到了比常人多的技艺,裁剪缝制样样学了个精通,三年出师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已经能独挡一面的做活,表叔把他留在铺子里做伙计,让他负责柜面的接待,全面锻炼他的经营能力。这时他已经从表叔铺子里领取少量薪水补贴家用了。又经过两年磨砺,二十多岁的他就成了表叔店铺中的骨干力量,撑起了店铺业务的半边天,一些达官贵人富豪绅士要求上门服务,都由高建福出头前往,来店的人也都尊称高裁缝了,一时名气大了起来。 一八九四年,慈禧太后为明年庆祝六十大寿做过生日的衣服,结果宫内几个裁缝做的都不入慈禧太后意,慈禧大为不悦,随由光绪皇帝下旨召全国有名的裁缝进宫做衣服,这道旨意传到济南府,巡抚大人立即召集府城的所有裁缝选拔技术精湛的裁缝入京应差。众裁缝听到消息,都暗思忖皇宫内的众多名裁缝做的衣服尚且不入太后意,咱们小地方的人哪有这技能做的让太后满意,到时候做不好,轻了挨顿打回来,重了可是处斩杀头,小命就丢在京城了,所以都不敢出头应差,不向外暴露真本事。巡抚让众裁缝们推举,众裁缝谁也不敢得罪人,都说府城的裁缝技术都差不多,水平一般,给平民百姓做个衣服还凑合,进宫做活怎能入得皇帝太后法眼,意思就是推脱不去,不如在家平安保险。巡抚无奈,要完成皇帝旨意,就得拉个真有些裁缝本事的人顶上数,猛然想起府内官员及夫人们大都找嘉艺坊的裁缝来做衣服,想必技术最佳,就点名要嘉艺坊出一名裁缝进宫,不得有误,如不遵命以违抗圣命论处。要嘉艺坊赶快安排人,明天府衙派人送去京城。袁裁缝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六神无主了,急忙回到店铺里把所有人召集过来商量办法。高建福说道:表叔,违抗圣命,咱店铺里人都要杀头,官府发落轻了,咱嘉艺坊在府城也做不下去了。进京入宫这件事就让我去做吧,我的技术还担的起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就生死由命吧。袁裁缝听了非常激动,一面派人向府衙报告由高裁缝前去京城,一面安排人置办酒菜,为高裁缝送行。晚饭时酒过三杯后,高裁缝过来给袁裁缝跪下磕头说道:“这些年都是表叔栽培,让我学艺成人,我理所应当报答表叔。家里父母那里,我不能去辞行,就请表叔有机会向我父母说知就行了。”袁裁缝眼含热泪一一答应。高裁缝又一一向师兄师弟敬酒,虽然是一副生死离别的心情笼罩在众人心头,众师兄弟还是都说着吉利祝福的话,袁裁缝也嘱咐他在京城小心行事等等话语,不尽赘述。 皇宫建福宫门前聚集了四五十个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裁缝,站在一起听从大太监李莲英的训话,最后说,太后开恩,一会从你们面前走过,你们看好了就回去裁剪制作衣服,先用普通布料每人做一套交上来,太后试穿哪个做的合适的就让哪个用绸缎面料做,做好了圣上有赏,做不好甚至糊弄交差滥竽充数的将受重重处罚。一番话说的众裁缝们战战兢兢,心惊胆颤。 一声“老佛爷驾到”,众裁缝呼喇喇跪了一地,慈禧太后由两个宫女搀扶着在纱帘后面走了个来回就入内去了。裁缝队里,有的胆小哪敢抬头看慈禧太后一眼,有的还没从刚才害怕的情绪中出来也没仔细认真看,有的离的远看不真切,高裁缝虽然也害怕,但他有进官府见官见夫人的经历,又想到来京城的使命且生死悠关,还是壮起胆子,仔细认真地看了慈禧太后的身高和体型,记住了慈禧身形的基本特征,心中有了数,等慈禧离去后随着众裁缝领了布匹,去下榻处裁剪制作,三天后交活,等待皇宫的消息。又过三天,一个小太监来到高裁缝的下榻处传圣谕,让高裁缝随同进宫,为慈禧太后制作寿日衣服,高裁缝心头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进宫只按照原做的尺寸裁剪加工就行了,已是轻车熟路,技术上更没有问题,不出十日,就将一套崭新的衣服交到了慈禧手中,慈禧一穿,很是合身合体,自然开心不已凤心大悦了。原来慈禧太后上了年纪,背有些驼了,高裁缝看到这个特征,将衣服的前襟裁小一点,前后就一般长合身合体了。慈禧太后满意,皇帝也开心高兴了,龙颜一悦,就封了高裁缝个“御裁缝”的名号,赏七品服饰顶戴,并在前门大街御赐了一个店铺,圣谕太后的一年四季服装就由“御裁缝”裁制,一年进宫做两次衣服,其他时间自行经营,并赏赐了一大笔银两。 高裁缝入京城得福,一时成名,携财富回家购置田产扩修家院,成了本村的富裕大户,在家成亲后携妻在京经营裁缝店铺多年,也发了一笔不小的财,直到慈禧太后去世,他才失宠并且受到宫内外同行的排挤,自觉在京城难以立足,才举家返回章丘原籍,过着财主的生活,帮助拉动着两个弟弟家也过着富裕的日子,成为大夫村的名门旺祖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