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李显忠、田参谋长带孙排长等十多名战士来到老虎岭上,看着还在燃烧的据点。陆连长迎上去向李显忠报告:“报告团长,六连顺利打下老虎岭据点,消灭了十二个鬼子,活捉了二十三名皇协军士兵,缴获机枪四挺,步枪四十支,手枪一支,皇协军俘虏经过教育释放了,炮楼也点着烧毁了。我们只有两人受轻伤。” “好,打的好。”李显忠点头答应完,和田参谋长、陆连长、孙排长、李志强站在路边,向东北方观望着锦屏山。只见这山约有二百多米高,却是悬崖峭壁,李志强向众人介绍道:“这就是锦屏山,是附近最高的山,四周都是陡壁悬崖,传说这是玉皇大帝的案屏,玉皇大帝不小心把案屏拂到地上,摔去一块,玉皇大帝顺手扔出门外,却扔出天界落到人间,成了这里的锦屏山。”指着锦屏山西北角说:“只有那里是上山的唯一一条路,这条路据说就是案屏摔坏的那一个角。” 李显忠等人顺公路向下走,边走边仔细观察着,众人在李志强的带领下从一侧上了锦屏山。 登上顶峰,几人四处眺望。眼前的锦屏山东西长有二里,南北宽约半里左右,整个山上杂草丛生,生长着荆棘刺槐等灌木,山顶上长着十几株被山风刮掉树头高有两丈的古老柏树,在平坦的地上一座庙宇式建筑,是泰山奶奶的行宫,就是这山上唯一的建筑了。几人绕山转着观察,只见四面全是如刀切般直立的陡壁悬崖,悬崖最低处也有二十余丈高,除山西北侧那条上山路外,真的是无路可上可下了。 看着锦屏山四周的山山水水,李显忠指点着远近的村庄说:“我们要在不长的时间里,把锦屏山周围的群众发动起来,在绣江大地上燃起熊熊地抗日烽火,给日本侵略者一个狠狠地打击。” 田参谋长察看着山势:“这里确实是个很好地所在。” 孙排长按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团长,锦屏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咱们把团部放在山上,可就万无一失了。” 李显忠立即表示反对:“不好,咱们建立锦屏山根据地,不是占山为王,而是要把锦屏山地区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抗日武装和政权,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地搏斗。我们躲到锦屏山上来,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吗?” 孙排长腼腆地一笑。 李显忠又说:“我们的团部不设在山上,但可以在山上建立预备指挥部,建立咱们抗战的大后方,等将来发展了,咱们就把医院、仓库、兵工厂建在这里。这么好的地方不利用岂不荒废了。” 李志强指着西北方向不远处的村庄说:“爹,田叔,那就是上元村。” 田参谋长提议道:“团长,到家门了,家去看看吧。” 李显忠心情激动地说:“走,都跟我回去看看。”一行人下山,向上元村走去。 上元村里,乡亲们见来了带枪的队伍,急忙向家跑,把门关起来。 王建成和张玉山也在街上,用惊异地目光看着背着大枪穿着八路军军装和队伍走在一起的李志强。 李志强向王建成和张玉山打招呼:“王大爷,张大爷,在这玩哪?” 李显忠也微笑着向两个老人点点头。 王建成不自然地点点头。张玉山怯怯地问:“孩子,你回来了?” 李志强恭敬地回答:“我回来了,大爷。”带着李显忠等人走过去。 两老人好奇地看着他们走远。 许家院子里,肖淑芸坐在洗衣盆前洗衣服。晾条上挂着几件还滴着水的衣服。 李志强带着李显忠、警卫员进来。“娘。”李志强亲切地叫了一声。 肖淑芸抬头看见李志强,惊喜地:“志强,儿子!”又看到李志强身后两个穿军装的,又怔住了,站起来打量几眼,问李志强:“志强,你,他们……” 李志强兴奋地说:“娘,我找到爹了。”转身拉着李显忠:“爹回来了。” 肖淑芸仔细看着满脸笑容的李显忠惊讶地说:“他爹,志强爹。”眼里充满了激动的泪水。 李显忠也上前一步,两手扶着肖淑芸的肩膀:“淑芸,这些年你受苦了。” 肖淑芸撩衣袖擦擦眼上的泪水,上下看着李显忠的打扮说:“你这是……” 李志强抢先说:“我爹是八路军,是八路军的一个团长。八路军是专门打鬼子的队伍。” 肖淑芸欢喜地说:“哦,哦。光说话了,你们赶了半天路,快坐下歇歇,我给你们倒水去。”拿过三个小杌,让李显忠和警卫员坐。 李志强已经进屋从屋里拿出水壶茶碗摆放在小石桌上,倒上水。 肖淑芸在一旁看着李显忠,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李志强到肖淑芸跟前说:“娘,我想去看看我师父。师兄为掩护我被鬼子炸死了,爹说,师兄是师父的亲儿子,师父却瞒了这么些年不让我知道。” 李显忠也站起来说:“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和我一起闹红枪会的老兄弟。” 肖淑芸惊愕地:“那你们……” 李显忠笑着安慰说:“当然是回来吃饭。十几年没吃老婆子做的饭了,这顿饭那能便宜了别人。”站起身来跟李志强出去。 真武庙里,谷丰道长和李志强忙碌着照顾坐在小桌边的李显忠。小桌上放着核桃,谷丰又捧出红枣放在小桌上:“再吃几个红枣。” 李志强和警卫员在一边烧水,听着两人说话。 李显忠看着忙里忙外热情有加还在忙碌的谷丰说道:“师哥,你把我当成贵客了,这么忙忙活活地,坐下说会话不行吗?” 谷丰道长坐下高兴地说:“那年分别,没想到一分就是十四五年,你再不回来,我都觉得要见不到你了。这些年你都是在哪里闯荡了?” 李显忠回想着讲述着往事:“那年分别以后,我们辗转到鲁西地区,又闹了一场,官兵闻声又追了过去,我们就进入了河北,连牺牲带不愿离家的,人数越来越少。在河北闹起来后,同样遭到了官府官兵的镇压,我们十几个领头的甚至受到了通缉,悬赏五千大洋买我们的人头,北方待不住了,我们就逃到了南方,隐姓埋名给地主扛活。不到两年,那里暴发农民起义,我们赶去参加,一直追到井冈山,参加了朱毛领导的红军。” 谷丰道长开怀地说:“咱这边也听说了南方的红军,专打强权恶霸,主张平等社会,是咱穷人的队伍,也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政府军称他们共匪,赤匪,对吧?” 李显忠欣慰地说:“对啊,正是穷人的队伍,才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敌视,多次派重兵围剿红军。因为红军代表了穷人的利益,却是越剿越多,红军发展到三十多万人,还有支持红军的赤卫队,更是数不胜数,那里的老百姓日子过的可欢实了。只是由于出现了错误的领导,才使红军队伍受到严重挫折,被迫进行了战略大转移,从南方到了北方的陕西、甘肃、宁夏地区。去年芦沟桥事变,日军侵略华北,咱共产党主张统一对外一致抗日,国民党才迫于形势,答应与共产党再度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我们红军改编成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打鬼子,救中国。我们这支八路军又转战千里,进入了山东,要在山东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同山东人民一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师哥,我这次回来,就是在这一带进行抗日活动的,你老兄还是脱下道袍出山,再助我一臂之力吧。” 谷丰道长谦逊地说:“老了,不行了,给你帮不上多少忙了。” “虎老雄心在嘛,师哥不过才五十出头的人,咋就说老了呢。”李显忠说着宽慰的话,又感激地说:“师哥,我不在的这些年,全靠你把志强教导成人,我还没好好地谢你呢,你的孩子又为了保护志强而死,我可是欠你的太多了。” 谷丰道长真挚地说:“兄弟何出此言。当年弟妹带着志强逃难,多亏这村的许老先生收留,我带着孩子也在此地落脚了,看到志强娘俩生活有了着落,在生活上我就帮不上啥忙了。志强大了常到我这里习武,如今功夫已经超过了我。这孩子正义感强,疾恶如仇,这一点完全似老弟你。志强与许先生家的女儿一同长大,情同兄妹,还一起上了六七年学。许先生女儿被鬼子残害而死,志强对鬼子更产生了仇恨,独自一人杀鬼子,我怕志强有闪失,就让惠明时常出去看看。那天山坡上枪响,惠明拿支枪就上了山,天黑也没回来,后来听说志强也没回来,我就打算着他两人不好了,今天志强回来了,又说了惠明的准信,我也就不用牵挂了。有志强在,咱们不就有指望吗?” 李显忠充满深情地说:“志强也参加了八路军,要为中华民族而战。师兄,志强是我的儿子,也是你的儿子,还是中华民族的儿子啊。” 谷丰听着直点头。 许家厨房里,肖淑芸忙着做饭做菜,李志强烧火。 院了里,李显忠和田参谋长、陆连长、孙排长他们围着小桌说着话,喝着水。许仁元夹着书本从大门口进来,看着穿军装带枪的李显忠等人,顿时愣住了。 李显忠看到进来的许仁元惊异的样子,微笑着站起来打招呼:“你是许老先生吧,我是志强的父亲,我叫李显忠,今天才来到这里,冒昧打扰了。” 其他人也急忙站起来看着许仁元。 许仁元打量着儒雅的李显忠说:“是李兄弟回来了,李兄弟快请坐。诸位快请坐。” 李志强从厨房出来,给许仁元搬来座位:“老爷,你也坐下说话。”接了许仁元的书本。 许仁元看着李志强高兴地说:“志强也平安回来了,这些天可让你娘担心了。”和众人一起坐下来。上下看着几人的军装:“你们是……” 李显忠指着左臂上的臂章说:“我们是八路军。许先生可听说前些年在南方闹革命的红军?我们就是红军改编的部队,现在叫八路军,已经开赴华北抗日战场,打鬼子,救中国。” 许仁元急忙应答:“听说过,听说过。在一些报纸上也看到过,不过都是国民政府的报纸,把红军说的一个个青面獠牙,紫脸红须,凶恶异常,并且杀人放火,抢掠奸淫,纲常倒置,厚颜无耻,完全被妖魔化了。老百姓传说的可就不一样了,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由穷人组织起来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要推翻黑暗的统治,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其实这不是人人都向往的社会吗?” 李显忠点头赞同地说:“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的队伍,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把四万万同胞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救出来。” 田参谋长指着李显忠介绍道:“许先生,这是我们八路军的一个团长,李团长带领我们这个团开到鲁中地区来,就是来开辟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和组织鲁中地区的人民群众起来武装抗日,打日本鬼子的。” 许仁元惊异地:“李兄弟是贵军的团长啊,失敬失敬。”连忙作揖。 李显忠谦逊地:“许先生不必客气。倒是许先生的中正为人和不齿为日本人做事的高风亮节,让我钦敬不已。” “兄弟过奖了。”许仁元谦逊着亮明自己的气节:“老朽虽然迂腐,可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敢不顾祖宗的颜面去给东洋狗做事?” 李显忠真诚热情地说:“将来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了,一定请许先生出来做事,为抗日做事。” 许仁元爽快地应承:“到时候定尽老朽所能。光说话了,我看她李婶准备的饭菜。”起身到厨房门口:“她李婶,你做了几个菜?” 肖淑芸在厨房内:“做了四菜一汤。” 许仁元急忙吩咐:“再加几个,家里有的都做上,我要和李兄弟他们好好喝一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