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直聘五周年
查看: 26535|回复: 18

话说“鞋子”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草树木,蓝天白云,鸟兽鱼虫等风雅之物,多见于诗文书画。而鞋子穿在脚上,太"土",登不得"大雅",因此,很少有人把它写进入文章歌赋,予以美化歌颂。但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金银珠宝可以不佩,花鸟鱼虫可以不赏,烟酒糖茶可以不用,诗词歌赋可以不吟,而鞋子却不可一日不穿也!并且在某些场合穿得不合时宜也会闹笑话。鞋子,与我们朝夕相处一一白天在脚上,晚上在床边,形影不离,情,非同一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得全靠有双合脚的鞋子。想到这,突发奇想,为鞋子写一篇小文,以释怀然。

曾记否?老一辈革命家有多少年穿的是草鞋,并且大都是自己动手编的。后来是布鞋,那是革命老区的妇女们一针一线纳出来的。那一双双老布鞋,不知寄托了老区人民的多少憧憬与梦想!

鞋子,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多么的重要。它是生活的必需,还是社会进步的显现。

记的我的童年时代,小伙伴们有不少是光脚长大的。有的磨出了一双"铁脚板"一一脚掌上结了一层厚厚的茧子。光着脚与别人穿着鞋子没什么两样。甚至能用光脚丫把竖着的高粱茬跺碎,而脚丫安然无恙。

只有到了冬天,才能穿上勉强保暖的半新不旧的鞋子或是靴子——一般都是大哥穿不上的留给二哥,二哥穿不上再留给三弟。春节了,才穿上几天新靴子。

上学了,不能光脚丫。但鞋底鞋帮磨上了洞,是常见的。手巧的把鞋底钉得老厚,把帮子缀了又缀。一双鞋起码也有一斤多。虽不好看,但不至于硌脚。

那时的庄户人家,家家都有盛鞋样的书本。里边夹着大大小小的用牛皮纸或者报纸剪成的鞋样一一鞋底的、鞋帮的。

一进了伏天,年长的妇女们便开始买麻,下雨天或是晚上,一边拉呱一边搓麻线——空气潮湿,便于搓麻。男人们也大都帮着用梆锤打麻线,借用梆锤的旋转把麻匹拧成单线,然后再二合一,打成细麻线。

天晴时,要打壳被——当地土话,叫做“葛被”或是“郭北”,用碎布做成的布板子。先找来破布片,熬些浆糊,打在门板上。打浆糊是不舍不得用面粉的,老人们自有办法:用榆树皮,碾成粗粉状,上大锅熬制。用榆面浆糊的好处是:既节省了粮食,还增加了壳被的厚度,省下了布料,一举两得。等壳被干好后,再把壳被按鞋样裁剪裱衬,然后就是纳鞋底。一年里,每人几双鞋都是有计划的一一材料紧缺,限量裁制。家庭条件好的,可能会多纳一两双。

山里石头多,路不好走。经常上山爬崖,格外费鞋。因此,庄户人家对鞋也就格外爱惜。下雨天,宁肯光着脚丫,也不能湿了鞋子,把鞋子脱下揣在怀里,致使有人划破了脚,还咬着牙说:脚破了可以自己长好,我的鞋子坏了,那就不好办了!它又不会自己长好……

就拿我来说,我的同龄人有的能在二十来岁穿上皮鞋——十八元一双,牛皮的,三节头的。小青年把鞋子擦得铮亮,上配一针织布的小喇叭裤,那个潇洒!我二十八岁那年冬天花了十四元,(当时我一个月的所得仅二十来元)才买上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双皮鞋,猪皮的,盖脚面的。穿了七年,补了十多个补丁,为了不影响美观,总是让修鞋匠把补丁补在里边。直到没个鞋样,在脚上挂不住了才恋恋不舍地扔掉。但是,条件好的人家会每年都换新的,鞋底磨偏了,鞋帮折出缝折了,扔!买新的……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白色的高腰回力球鞋是最时髦的,看到别人穿过,犒劳过自己的眼球。那时一个村没几人能穿上,除非你家有当大工人的或是有其他稳定收入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手头渐渐宽裕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鞋子产量高价格便宜了。还有谁再为鞋子犯愁呢?

居家有拖鞋一一单的、棉的。外出穿的鞋子更是种类繁多一一皮的、布的、胶的、革的。春秋单的,夏天凉的,冬天棉的……

透过鞋子这"一斑",人们的生活改善如何?即使不说,人人也都会心知肚明吧!

最后,顺赋小诗几首,以示对默默无闻的鞋子的歌颂吧:
经风经雨任脚躺,夏单冬棉总成双。
千里之行始足下,得靠鞋子步步量。

又:
着装华丽有模样,鞋子不输衣与裳。
脚底牢固皆祥和,走路舒服胜华装。

又:
众皆赏冠无视我,只因冠显风光多。
君若无冠可登堂,君若无我出门可?






本帖最后由 老园丁 于 2024-7-9 21:58 编辑
发表于 2024-7-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一直喜欢穿布鞋,尤其是老妈一针一线做的那种,太舒服了,好几双皮鞋都放坏了也不想穿,从老妈做不了了就开始穿老北京布鞋,夏天穿布凉鞋。
发表于 2024-7-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很好写鞋子的散文
发表于 2024-7-7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认真真的拜读了,谢谢楼主分享。好文章,点赞 !
这是原先我写的
  自从单位破产以后,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终于想自己干点啥,于是在贺套的沿街房盘下一个饭店,因为没有多少积蓄,盘下店来,除了积蓄花光,还借了不少外债,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处处精打细算,(幸好咱当过工人,过日子的行家里手)看着脚上的皮鞋穿烂了,从绣江商业城买了一双,自然贵的买不起,50元的皮鞋还是广式的,圆头硬底,走路动静不小,咱就要这个效果,穿皮鞋走路没有动静,含叫穿皮鞋曼?
   穿了也就一个多星期,因为袜子没底了,脚出汗打滑,搬了点东西,一用劲,脚丫子从一边出来了,皮鞋从脚腕子一边旮旯着,皮鞋也成了鳄鱼牌,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越是干阔越给盐吃,鞋帮是不行了,鞋底还是挺新,有点舍不得扔。
    终于机会来了,有天晚上从埠村回明水,记得到了鹅庄李开先墓往东,公路真是宽又平,摩托车骑到了60迈,感觉脚有点冷,风从皮鞋的开口处嗖嗖的进风,心里有点烦,一咬牙,两只脚从公路上拖着,开始没感觉,后来脚底下越来越热,这个热度还能承受,从反光镜一看,怪怪,后面昂烟咕嘟滴,有辆汽车,我记得很清楚,是辆蓝色的桑塔纳,当汽车与我同行时,我记得很清楚,坐在副驾驶的人目不转睛一脸茫然的看我,此人微胖,方脸,五十岁左右,我冲着人家边笑边点头,人家一看,一加油门就赶快跑了,我心里想,木见过世面,木见过拖皮鞋的曼?到了贺套,进了店门, 脱下皮鞋一看,2厘米的脚后跟基本快磨透了,怪不得脚底下这么热尼,看了看,就扔到公路上了,扔的时候,他奶奶的,心里也不疼的慌联。



本帖最后由 杏林刻章 于 2024-7-7 11:42 编辑
发表于 2024-7-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刻章 发表于 2024-7-7 11:39
认认真真的拜读了,谢谢楼主分享。好文章,点赞 !
这是原先我写的
  自从单位破产以后,浑浑噩噩的过了 ...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2: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刻章 发表于 2024-07-07 11:39
本帖最后由 杏林刻章 于 2024-7-7 11:42 编辑

认认真真的拜读了,谢谢楼主分享。好文章,点赞 !
这是原先我写的
  自从单位破产以后,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终于想自己干点啥,于是在贺套的沿街房盘下一个饭店,因为没有多少积蓄,盘下店来,除了积蓄花光,还借了不少外债,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处处精打细算,(幸好咱当过工人,过日子的行家里手)看着脚上的皮鞋穿烂了,从绣江商业城买了一双,自然贵的买不起,50元的皮鞋还是广式的,圆头硬底,走路动静不小,咱就要这个效果,穿皮鞋走路没有动静,含叫穿皮鞋曼?
   穿了也就一个多星期,因为袜子没底了,脚出汗打滑,搬了点东西,一用劲,脚丫子从一边出来了,皮鞋从脚腕子一边旮旯着,皮鞋也成了鳄鱼牌,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越是干阔越给盐吃,鞋帮是不行了,鞋底还是挺新,有点舍不得扔。
    终于机会来了,有天晚上从埠村回明水,记得到了鹅庄李开先墓往东,公路真是宽又平,摩托车骑到了60迈,感觉脚有点冷,风从皮鞋的开口处嗖嗖的进风,心里有点烦,一咬牙,两只脚从公路上拖着,开始没感觉,后来脚底下越来越热,这个热度还能承受,从反光镜一看,怪怪,后面昂烟咕嘟滴,有辆汽车,我记得很清楚,是辆蓝色的桑塔纳,当汽车与我同行时,我记得很清楚,坐在副驾驶的人目不转睛一脸茫然的看我,此人微胖,方脸,五十岁左右,我冲着人家边笑边点头,人家一看,一加油门就赶快跑了,我心里想,木见过世面,木见过拖皮鞋的曼?到了贺套,进了店门, 脱下皮鞋一看,2厘米的脚后跟基本快磨透了,怪不得脚底下这么热尼,看了看,就扔到公路上了,扔的时候,他奶奶的,心里也不疼的慌联。

感动!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2: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2: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走走 发表于 2024-07-07 11:06
俺一直喜欢穿布鞋,尤其是老妈一针一线做的那种,太舒服了,好几双皮鞋都放坏了也不想穿,从老妈做不了了就开始穿老北京布鞋,夏天穿布凉鞋。

发表于 2024-7-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7-7 12: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布鞋有的是不分左右脚的,即一只鞋样,即直板鞋,左脚右脚是一样的。得认准哪只脚登哪只鞋,坚持穿个十天半月,左右脚的鞋子自然就分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我的网址|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 劰载中...|网站地图
劰载中...|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