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一键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相亲
房产
章丘直聘
百脉泉酒业
查看: 1162|回复: 0

真正的官帽你见过吗?章丘这户村民家中就藏有一顶祖传的清代官帽!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18-12-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过各种电视剧特别是清代宫廷剧,我们对清代官员的打扮可以说是相当熟悉了,就拿官帽来说吧,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但你见过真正的清代官帽吗?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亮甲坡村村民刘大哥家中,就藏有一顶祖传的清代官帽。




来到刘大哥家中,热情的刘大哥从厢房取出官帽让笔者观看。官帽盛放在一个专门的官帽盒里。官帽盒为漆皮藤编,由盒体和盒盖组成,下面的盒体为圆筒形,上面的盒盖为圆锥状,整个官帽盒就像一个囤粮的谷仓形状。由于保管条件有限,帽盒上落满了一层灰尘。




打开官帽盒,一顶保存完好的清代官帽呈现在眼前。帽体为白色藤编,紧实细致,白色的漆皮局部有些脱落。大红的帽缨覆盖在帽体上。顶部为顶珠。帽盒里还有紫色的帽圈。




据了解,清代的官帽按季节分为暖帽和凉帽,按穿戴场合分为祭祀庆典的朝冠、常朝礼见的吉服冠和燕居时的常服冠。官帽顶珠的颜色、材质和花翎则是官员品级高低的标志。据观察推测,刘大哥保存的这顶官帽应该是清代九品官员的吉服冠凉帽。




据刘大哥介绍,这顶官帽是他的曾祖父留下来的。他的曾祖父名叫刘全礼,学识人品俱佳,曾在清代的章丘县衙(今绣惠街道驻地)任职,可惜四十多岁就英年早逝了。




刘大哥还存有其曾祖父在36岁时书写的《朱子治家格言》一套六幅。




刘大哥是一个有心人,刘氏家族的谱系图他也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据刘大哥介绍,刘氏始祖自河北枣强迁来此村居住繁衍,代代忠厚持家、勤俭孝悌、和睦邻里,家族逐步兴旺发达,成为村里的旺族。刘氏家族还出过一位有名的节妇。据说刘家有一位八世祖英年早逝,其妻张氏立誓守节,尽心操持家业,抚养幼孤,侍奉公婆,名誉乡里。官府欲为其立碑表彰,然而做好的石碑立了多次都莫名其妙的歪倒在地,乡人甚感诧异,议论之声纷起,难道张氏有隐匿的不节行为为神明和祖宗难容?长者叫张氏来解释此事,张氏跪倒在地说到:我自守寡以来,行得正、做得直,绝无半点不节不端之事,思前想后,只有一件事需要检讨,就是在家里茅房方便时,将布腰带搭在门口以示里面有人,家里的长工因为内急粗心,一把推开了栏门,发现里面有人后立即退步将门关好,如果这件事算是一个污点的话,我情愿跪在碑下,让歪倒的石碑砸死,以全名节。说罢即在石碑倒下的地方长跪不起。说来奇怪,这次石碑竟稳稳地立了起来。据说这座节妇碑又宽又高,下面由巨大的石龟驼着,一直到解放后还保存完好,到文革时期被推倒埋在了地下。




刘大哥所居的村子名叫亮甲坡。位于官庄街道驻地正南方约5公里,东老山西麓。这个村名的来历也和一个历史传说有关。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唐将薛仁贵东征路过此地,下起了大雨,淋湿了衣甲,在此晾晒,得名晾甲坡。后沿革为亮甲坡。








亮甲坡村有200余户人家,700多口人,村中姓氏有刘、杜、杨、王等多姓。这次入村采风,在一位热心的杜大哥带领下,还找到了杜氏祖茔和杨氏祖茔的墓碑。




杜氏先莹位于村东,其墓碑立于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据碑文记载:杜氏自枣强迁发以来,世居章邑梁家坡,建莹于庄东,迄今数世矣,特恐世远年湮,既无家谱可考,又无碑碣可徵,不惟先人之名讳莫辨,而且宗族之支派难分,欲报本追远不几失其所乎,兹将先人名讳勒诸石,庶后世之子孙不忘本源也夫。


杨氏先莹位于村西南部,其碑立于民国四年(公园1915年),据碑文记载:杨氏之本源自枣强迁发以来,世居西埠头庄,自四世祖始徙居杨家坡庄,卜兆于斯……云云。碑文还记录了后世行辈:兆承其曰广,慎继维恒祥,怀士囗振囗,德书囗庆长。(囗为难以辨认之文字)


由此两方碑文可知,现在的亮甲坡村当时东部名为梁家坡,西部名为杨家坡。后来成为了一个村庄。


在亮甲坡村内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的交叉处,有一座古庙保存基本完好,因无文字记载,也无碑碣,该庙建于何年何月无从查考。但见此庙为方石墙体,青瓦覆顶的硬山结构。顶脊、垂脊和墀头都有精美的祥龙、瑞兽砖雕。据杜大哥介绍,在这个小庙的东边不远处,原来还有一座古庙,早在文革期间就拆除了。


杜大哥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圆滚滚的粗石块在他手中能变成花盆、鱼缸等各式各样。


据杜大哥介绍,因亮甲坡村紧靠大山,早先村里的劳力大多从事采石和石头加工行当,既有采石运石的粗石匠,也有雕龙琢凤的细功夫,是村里人养家糊口的重要产业,村里的街巷和民房大多数都是用石料建设的。近年来,人们注重环境,保护绿水青山,村里人都转了行,打石头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村子中部,还有两眼祖辈留下的老井,现在仍在使用。








在老井的旁边,有新建的大戏台和宽阔的文体广场,是村民们举行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旁还保留着一棵高大的老柿树。这棵老树不知植于何年,他见证了小村的历史变迁,也正在见证着小村的新发展、新面貌。


(作者:王振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17:00

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移动客户端|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