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宽深思维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方法论•高宽深思维模式》导读之七十五
由陆天然、叶舟、胡均亮合著、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第二卷《互联网时代的方法论•高宽深思维模式》一书指出, 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得到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只有懂得限制的人,才能得到该得到的更适合自己的东西。 只放一只羊 一群乌鸦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坏形象,它们梦想成为鹰。一只乌鸦前去观察鹰生养孩子,回来后告诉大家说:“不多不少,老鹰孵卵花了整整30天。毫无疑问,这是老鹰从小就拥有强健体魄的原因。”于是,乌鸦们孵卵也用去整整30天。一只乌鸦前去观察老鹰练习飞行的情况,回来告诉大家说:“我准确算过,老鹰每次飞到离地1万米的高空再停飞。这肯定是它们拥有强大飞翔能力的关键。”于是,大大小小的乌鸦们努力向1万米的高空冲去,从不停歇,可直到它们相继累死过去,乌鸦们也没有一只飞到那么高的位置。乌鸦还是乌鸦,它们到死也没改变。 中国的组织有些时候也犯了和这些乌鸦一样的毛病。在看到“通用电气”这只鹰时,都梦想自己能成为那样的巨无霸,从而盲目模仿。有的组织如这个故事中的乌鸦般累死过去,如德隆;有的组织及时收手,安分做优秀的自己,如联想和希望。我以为,与其不切实际地幻想成为一只鹰,倒不如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去做一只优秀的“乌鸦”。 组织发展之初,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生存下去。那时心无旁骛,兢兢业业,一条道走下去。可是成功之后,钱一多点,想法就多了,问题就来了。钱是人胆,有了钱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看到什么赚钱就想干什么,看到别人赚了钱就想着自己一定赚得到。于是大做加法,盲目冒进。殊不知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恶劣的时代,市场分工只有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内的深度分工,深度分工就要求组织深度专业化。每个组织为全世界做一点点,集中精力做好一种产品,才能做到世界前几名,才有资格参与国际分工。 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首要观点就是分工,讲专业化分工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专业化的竞争。国际上许多优秀大组织都是上百年专注于一个领域,把自己的产品做细、做精、做透,然后再涉足相关领域。而不是到处插手,盲目多元化。 在我看来,一个组织最难的不是如何挣钱,而是如何花钱;不是如何进,而是如何退;不是如何做加法,而是如何做减法。我在商海10多年,眼看着一些人迅速崛起,又眼看着他们轰然倒下,引用一段话来说就是:“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三九集团缘何失败?多元化盲目扩张,陷入资金无底洞! 山西鑫龙实业集团缘何失败?陷入盲目多元化陷阱! 恒基伟业缘何陷入亏损?盲目投资与主业无关的领域,致使利润严重缩水! 德隆系的崩盘,格林科尔系的散架,都成了业内的反面教材。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中国古人早已用他们的智慧总结出了千古名言。如果我们的组织家都能及时“知止”,在组织经营的进退取舍中,一定能摆脱只有三五年时限的宿命。 聚焦的前提是找到核心业务,只有找到核心业务,才能形成核心价值,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战斗力和品牌张力。如果个人或企业想骑上一匹快速、高效、有使命的战马,就需要立刻展开聚焦行动,就得立即做减法。 聚焦意味着削减,意味着舍弃,也意味着重新定位。IBM一次次出售非核心业务,正说明了回归核心是多么的重要。万科、海尔、联想、美的的成功,莫不是一次次聚焦的结果。凡客2013年的回归,也说明:聚焦才是王道。 总之,在扁平化的世界里,包打天下的神话不可复制。因此,多元化的组织,特别是包打天下的组织要做减法。要做三个减法: 其一个是产业的减法,把多产业减到少产业;其二是环节的减法,把多环节减到少环节;其三是产品线的减法,把多产品线减到最有优势的产品线。或许专做某一种产品,甚至产品的某一个环节,更能做出优势。 从起点到终点,可能有多种路径,除了直线回归外,还有不脱离原点的方式,这一点,对组织来说,就是核心生存,专业化生存。正如十个指头不如一个拳头的力量强大一样的道理,多元化经营不如专业化经营。 不管组织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力都是第一重要的任务。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研究,通过对412家组织进行分析,麦肯锡将其分为专业化经营(67%的营业收入来自于一个业务单位)、适度多元化经营(至少67%的营业收入来自于两个业务单位)、多元化经营(少于67%的营业收入来自于两个业务单位)。结果是:专业化经营方式,股东回报率22%;适度多元化经营方式,股东回报率18%;多元化经营方式,股东回报率16%。 如果仅仅从回报率的角度看,专业化经营的方式要优于多元化的经营方式。 任何一个组织在实现多元化之前,都应该首先在内部实施“归核战略”。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千万不能轻举妄动。 归核战略要做两个方面: 第一要有强大的核心能力。有了核心能力才有核心主业。核心主业就是组织的重心。重心不“重”,组织的根基就不稳;没有核心主业,组织就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站不稳脚跟。一个组织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主业。 第二才是实行相关多元化战略。归核战略就是组织实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关键或前期工作。组织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主业之前,走多元化道路,其结局必然是失败。 那么,如何判定核心业务呢?为了弄清楚组织的核心业务,组织管理者需要弄清以下五个问题: 忠诚度高的、最有可能使你的组织赢利的客户;你的组织独有的和最具战略意义的能力;你的组织最重要的产品;你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产(如专利、商标权、在网络中控一制地位)。 弄清了以上五个问题,也就弄清了组织的核心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