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大家好!今天学习《生活中的教子场景》——场景1 小男子汉能哭吗? 我女儿从小就淘气,性格也比较强势,再加上我们的“粗养”,使得她和男孩一起玩也很少“吃亏”。在她3岁多时,就因“抢玩具”把一个同龄的男孩给惹哭了。 1. 场景 某个周末,约了几个女儿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去野餐。大家带了账蓬、玩具,想让孩子们“疯”一下。 玩的过程中,我女儿和一个男孩都想拿某个玩具。我女儿身手敏捷,“蹭”的一下就抢先抢到手里,扭头就跑去找其他小朋友玩了。结果,小男孩没有拿到想要的玩具,愣了一下就哭了。 一般出现这种事情,我通常都是不会“出头”的,但我会在旁边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此时,小男孩的父母走过来,妈妈说:“别哭了,宝贝!我们可是小男子汉哦,这么哭可不好呀!”可小男孩父亲却说:“就这还男子汉呀?小女孩才哭呢,赶紧闭嘴别哭了!” 有过类似经历的父母一定知道,接下来孩子会哭得更厉害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076.tmp.jpg我以前就是这样,喜欢说孩子:你要是再哭,我就收拾你。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077.tmp.jpg
没有想到孩子哭得更加厉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078.tmp.jpg 2.男孩凭什么不可以哭? 在3岁左右男孩子一哭闹,我们就常听到类似上面父母这种指责。 问题是:男孩子可不可以哭?会哭的男孩子就不是男子汉?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对与不对。在孩子幼时,哭不仅仅是情绪的发泄,还有一些是社交功能。 所以今天,我们要摒弃错误的观念。
所以无论产生哭的原因是对还是错,强行阻止孩子的哭,孩子内心的消极情感就因为不能宣泄,而一直被压抑和堆积。 想正确应对“哭”这个问题,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哭的内在含义: 1岁孩子的哭,主要是生理方面的诉求; 2岁时主要是亲密和安全感的需要。 3岁开始,孩子的哭就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了,例如恐惧、委屈、吸引关注、情绪表达、分离焦虑的反应、不知如何表达的焦急等。 现在的家长要求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却忘了孩子的德育教育。舍本逐末啊。 孩子到了5岁以后,很多时候哭是为自主,为了控制关系,或是愤怒的变相表达。而到了7岁,孩子的哭除了撒妖以外,就主要是表达悲伤了。 对于7岁以前的孩子,对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弱,加上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足够多的感情交流和游戏伙伴。当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时,经常用哭来表达心中的情绪,释放心中的压力。 3.哭背后的原因
遇到孩子哭,单纯地让孩子停止哭泣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要看哭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那哭泣都有什么“背后”原因? 第一,由于孩子小,语言表达还不很清楚,常以哭来表达挫折感和情绪。特别是男孩子,语言表达通力的发展通常晚于女孩,家长更要耐心等待。 解决方法就是教会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困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时,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出自己的感受,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二,孩子由于恐惧而哭,如家长训斥、父母的争吵,父母忽然消失不见,或孩子对末知事物的不了解。 所以,解决方法就是针对孩子的恐惧所在,安抚孩子情绪,并且让孩子相信,那些让他害怕的事情,不是真的会伤害他。 这里顺便提一下,简单粗暴地责骂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让孩子末来也会模仿你的行为,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三,家长喜欢讲道理,孩子无法辩解,也说不过你。大家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讲道理时,是不是看似很民主、很讲道理,而且认为我们讲的就对? 而孩子发现每次和父母“辩论”,就算自己真有道理,但碍于表达和逻辑的复杂,他们怎么也讲不过家长,有时一着急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孩子面对“大道理”,只能无奈、委屈地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