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早已离我远去,那些生动的岁月蛰伏在记忆,却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一旦春风吹过就萌发。百度,今天却悄悄提醒“五四青年节”到了,唏嘘之余,回忆起了许多年少往事,书写下来用以纪念自己的青春。
一、好难的选择
记得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中考,我们已经从小学五年级毕业升入了初中,看到许多文革前的高中生和知识青年们,千方百计四处搜寻教材、旧书,放下轰轰烈烈的“闹革命”,去寻找自己那份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我年少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考试能改变命运的种子!从此在上课时专心致志,在课余时埋头苦读,白天只知道与书本为伴,和习题交友,一盏煤油灯陪伴着晚上的奋笔疾书,然而却失去了许多同学那样玩耍的快乐。
在老师的鼓励和家长心疼的嗔怪中,1978年在考取了高中重点班刚刚一个月的时候,迷迷糊糊地接到了中专录取通知书,是继续读高中完成大学梦还是走中专尽快摘掉草帽子,成为青春中遇到的第一个选择。记得远在兰州工作的父亲力主上高中,并许诺如若高考不中还可以顶替他的工作;母亲和家里的姐姐则坚持走中专,理由明确先摘草帽子!(全班就考上你一个还不上,烧包吗?!)
记得初次做这么大的选择很纠结,一连好几天拿不定主意,最后看看母亲的劳累、姐姐的辛苦、弟弟的弱小,毅然决定走中专。给父亲的信中简要说明了为家庭分忧的心思,并且能留给弟弟一个考不上还能顶替参加工作的机会,记得春节父亲回来对此决定好像不很高兴,又像很宽慰。
十五岁,来到煤城--肥城,开始了师范学校生活,远的学校,新的环境,像一张白纸铺开了青年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