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直聘五周年
楼主: 黄海水鬼

将要消逝的记忆(五)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13-11-16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件意义

  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知青分布范围业压力,毛泽东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3][8]

  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

  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陆星儿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这场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发表于 2013-11-1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件后果

经济后果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知青是农民的一个负担。只有在那些缺乏基础教育的地方,极少数能够从事这种工作的知青才有益于农村的发展。 但这些有限的贡献远不能抵消知青给农村社区造成的损失。而且它们为时甚短,如果像80年代初那样培训当地青年承担这些工作,从长期来看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漏洞百出的情况下,下放知青的努力并不能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多少好处。知青离开后实行的大刀阔斧的农村改革,才为农村带来了实质性的改进。

政治和意识形态后果
  1968-1969年的大规模下乡运动的目标虽然没有明说,显然是为了结束红卫兵运动,就此而言它是成功的。但从长期来看,它的后果确实是消极的。下乡政策导致的不满、林彪事件之后出现的幻灭感,以及农村地区社会和政治控制力的相对薄弱,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倾向。

  至于根据革命品质而不是专业成绩选拔精英的方法,以及藉此实现一个平等社会的目标,也没有取得什么积极成果。除了在战争或革命时期,以道德作为提拔精英的社会制度难免导致伪善和因循守旧。
发表于 2013-11-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评价

  关于知青上山下乡,一直有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正面
  有人认为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加强工农联盟基础、教育青年、消灭城乡差别的一个重大尝试。

  同时知青下乡对于农村的教育普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建立(乡镇企业成立多是知青推动,初期其业务骨干也大多是知青担任)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幅度改变农民面貌。

  运动过去几十年后,当年的知青们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力,他们通常对自己留在农村的青春年华抱有怀旧情绪,甚至有人自称“在广阔天地里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这一代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决不后悔。”[9]

反面
  有人认为这场运动是对人民的愚弄和变相迫害。林立果(林彪之子)等起草的反对毛泽东的纲领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纪要”指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发表于 2013-11-1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小说

  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雨》和长篇小说《雪城》及据此改编的这两部同名电视剧反映了关东的知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的生活。

  梁晓声的电视剧《年轮》也反映的知青的生活。

  《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叶辛所写的著名小说以及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孽债》,描述的1990年代时,上海知青在西双版纳插队时所生的儿女,来到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早期叶辛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及其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阿城: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

  姜戎:长篇小说《狼图腾》,以自己在内蒙古插队时的见闻写成。

  史铁生: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

  作家老鬼:长篇小说《血色黄昏》 电影

  舒淇和刘烨主演的电影《美人草》演绎了云南知青的一段爱情故事。

  导演张暖昕拍摄的知青电影《青春祭》,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在西双版纳的知青生活。

  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描写了一位上山下乡到西藏的姑娘的悲惨命运。

  1983年出品的由谢飞导演的电影《我们的田野》是第一部知青电影,描述了当年北大荒的知青生活。影片由周里京和林芳兵主演。

发表于 2013-11-1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视作品

电视剧
  《血色浪漫》是以这次上山下乡为背景的一部电视剧,局部反映了当时的一个城市知识分子下乡的背景,可以说是近年来下乡运动描写最真实的一部电视题材的作品。本剧的主演有刘烨和孙俪。

  《北风那个吹》主演闫妮、夏雨、马苏,是高满堂根据自己年轻时下乡的真实感受创作,讲述七十年代知青的真实生活,以二十多载的命运跨度,以笑泪交融的独特讲述方式,闫妮在剧中扮演了憨厚朴实的大队长牛鲜花,她爱上了由夏雨饰演的知青帅子,两人由此开展了一段跨越20年的姐弟情缘。

纪实
  《无声的群落:大巴山老知青回忆录(1964-1965)》,邓鹏主编

  邓贤著有纪实作品《中国知青梦》,描述在云南知青的抗争故事。

知青歌曲
  歌曲《小芳》,李春波的歌,被认为是描写知青在农村恋情的歌曲,曾流行一时。

  知青歌曲《锁链》,肖义璞作词作曲,写于1968年.曾流行全国。
发表于 2013-11-1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文学影视创作,大多是反映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
发表于 2013-11-16 14: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人的大好青春啊
发表于 2013-11-1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最关键的一个时期。
发表于 2013-11-1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70年代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藤花 发表于 2013-11-16 10:20
沙发上还没人蛮?俺先坐坐了哈!。。。。。。。。

啥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我的网址|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 劰载中...|网站地图
劰载中...|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