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直聘五周年
查看: 25619|回复: 8

[闲谈阔论专题] 章丘所有行政村村名的来历之明水街道篇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22-8-1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水街道概况、建置和境域

 

明水街道地处章丘区中心城区,是“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故里。境内泉水众多,河流交织,因泉水清澈明净而得名。泉水常年喷涌,素有“小泉城”美誉。

明清时期,属东锦乡。民国,属第七区。1946年,章丘县新建明水区;19509月,改为第八区。19589月,改为明水人民公社。19831月,撤销明水人民公社,改建明水镇和绣江人民公社;19842月,绣江人民公社并入明水镇。1986年,辖59个行政村。20017月,撤镇设街道办事处。2005年,辖46个行政村(居委会)2015年,辖区面积55.77平方公里,辖6个管理区,47个村()7个城市社区。办事处经建农教及为民服务等窗口部门位于铁道北路东首为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建筑面积7360.18平方米(含服务大厅1200平方米、会议室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
 
位于市中部,东临普集,西交枣园街道办事处,南接双山街道办事处与官庄街道,北与相公庄街道、绣惠街道接壤。距济南市区4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15公里、济南机场40公里;济青、济王公路和胶济铁路横贯东西,绣江路、绣源路等骨干道路纵穿南北。。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明水香稻、白莲藕等为名优特产。
 

明水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村名由来

 

明  水(明一、明二、明三、明四)

以泉水清澈净明得名。


绣  水

原名寨子,又名梅花寨子,以紧邻明水,外村称为明水寨子。清乾隆元年(1736)因地处绣江河发源地东麻湾泉头,改名绣水村。

眼明塘

原名西泉镇。唐太宗东征,路经此地,军士多患眼疾,有男、女儿童指引,以泉水洗眼,皆愈,二童倏已不见。为此,特建眼明堂庙,以为纪念。村名也改为眼明堂村。后因村址在塘子崖上,“堂”逐渐沿革为塘。1962年,沿化为塘子。

廉  坡

宋代前,此处只有严姓居住,所以村名严家窝。清道光《章丘县志》载:“宋代隐士廉复隐居于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村名为廉坡。

砚池山

村最初沿绣江河而建,名涝洼庄。后人烟日繁,取兴旺发达之义,改名兴旺庄。全村制高点系赭山余脉,上建玉皇庙,庙前一池,名砚池,山也以池得名。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合山名池名,命村名为砚池山。

湛  汪

清乾隆二十年(1755),孟姓从普集镇孟白庄迁此建村。因村四周环水,一片湛清,故名湛汪庄。

浅  井

原村名叫“浅清”村,因为把改朝换代新建王朝的国号“清”前加浅字,有引发文字狱的危险。清朝初年,由“浅清”改为“浅井”。


吕  家

元末吕姓建村,以姓氏命名。


査  旧

据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牛姓墓碑载:“该村原名富家庄,后毁于洪水。幸存者流落外乡,多年后回归故里,査到旧村址,重建新居。更名为查旧村,以为永久纪念。”

张  家

元代末年是相公庄王姓的佃户村。明洪武年间,张姓从普集镇祖营坞迁来,改村名为张家庄。


聂  家

明弘治年间(14881505),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侯  家

明洪武二年(1369),侯姓从河北枣强迁来在小楼落户。后迁居于此,村名程家牌。明末改名程家村。清雍正年间(17231735),侯姓出了一个当官的,改村名为侯家庄。

禹  家

明代禹姓建村,以姓氏命名禹家庄。


孟  家

宋代建村。明代有“千户孟家”之称。清雍正年间,一场大水,全村被冲。灾后重建新村,虽孟姓已他徙,但仍用原村名孟家庄。

 

山阳东、山阳西

明洪武年间建村,村址在赭山阳坡,故名山阳庄。

 

柳  沟

明洪武二年(1369),柳姓建村于柳树丛生的大沟旁,故名柳沟。

 

王家寨

清初王姓来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岗  子

明洪武二年(1369)建村,因村址在赭山西南石岗上,故名岗子

 

钓鱼台

村西河岸有高三丈、方二十余丈的土台,上建一庙,名悬泉寺,内塑姜太公、严子陵像。当时村名也叫悬泉寺。明天启二年(1622),山洪暴发,将土台冲成三面环水的小半岛。寺内供奉的姜太公和严子陵是我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钓客”,土台随之改名钓鱼台,村名也袭用台名称为钓鱼台。

后  营

古代曾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分为四个营,该村建于后营遗址,故名后营。

 

西  营

古代曾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分为四个营,该村建于西营遗址,故名西营。

 

前  营

古代曾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分为四个营,该村建于前营遗址,故名前营。

 

中  营

古代曾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分为四个营,该村建于中营遗址,故名中营。

 

牛  牌

明代以前建村。该村东、西、北三面是良田,所以放牧家畜多在村南赭山。牛经常与邻村的牛混淆,为便于识别,在牛角上栓个牌子,后来人们就把该村叫成牛牌村。

 

河  南

原村名徐庄,后改名王兵马庄。清初县官到此查案,见村在巴漏河南,信口道“这明明是河南村,为什么叫王兵马庄?”遂改名河南村。

郑  家

明代,相公庄镇郑姓财主的佃户在此居住。后郑财主破产,此地也发展成村。因所种土地原为郑财主所有,起村名郑家庄。


三  盘

原名龙蟠村。明初,有人在绣江河上建水磨三盘,遂改名三盘村。


三  义

该村在1926年前属三盘村,称为三盘河东,后因分堆捐赋不均,以高广明为首的河东居民。联合李张等住户,团结一致分村独立。分村后取名三义庄。

四  盘

明初,有人在绣江河上设了四盘水磨,后发展成村,名四盘庄。


宋家磨

明初,宋姓来此定居,在绣江河上建水磨,村因此得名宋家磨。后宋姓迁走,韩姓由章丘城迁居于此,村名未变。


宫  王

明洪武年间,此地是皇族某王爷的王宫,他本人拿三个省的俸禄(一说管三省的钱粮),人称朱三省(名讳不详)。后朱家败落,王宫也被绣惠镇山头店韩师瑜买去,并迁来居住,韩是平头百姓,不敢用王宫做村名,乃把“王宫”二字颠倒过来成为“宫王”,作为村名,沿用至今。

绣  源

明代建村,与樊家庄为一村,中隔绣江河,称樊家河南、樊家河北。土改时,为便于工作,樊家河南改名绣源。1951年独立核算,自成一村。

樊  家

明代就叫樊家庄。樊姓无后,村名沿用至今。

八里辛庄

该村原名许有小辛庄。清乾隆年间,因该村距县城(旧章丘)八里,遂改名八里辛庄。

杲家坡

明洪武二年(1369),杲姓从山西迁来在一名“马鞍坡”的坡地上建村,名朴里庄。清道光年间(18211850),杲姓已成大族,改村名杲家坡。

东石河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村址位于石河东岸,故名。

西石河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村址位于石河西岸故名。

官道店

原村名张家牌。村前有从青州通济南的大道,通称官道。路旁有家开店的,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曾在此住宿,试毕返乡,再经此地,改村名为官道店。

太  平

元代建村,因住户多以土法造纸,村也因而得名纸坊。清光绪年间,一京官路经此地,见村北石灰窑很多,认为“火烧纸”不祥,改名太平村。


王白庄(王东、王中、王西)

明初,王、白二姓建村,以姓氏命名王白庄。




发表于 2022-8-19 14: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8-19 15: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8-19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2-8-19 16: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杲家坡,有个歌谣,有人记得吗?
杲家坡  缠小觉(脚)
缠滴小脚怪臭滴
当街来了个卖肉滴
……
有战友这庄里,问他,竟说不知道,我们差不多岁数,他怎么会不知道?看来这歌谣不咋优美。
还有黑水村(黑石庄),行政属王西,一个自然村,村小,从前不到十几户人家,什么事,一招乎,全村人干,就有了个侃子:黑石庄娶媳妇一一都来。
黑水村边有个大湾,叫黑查(渣)湾,水发黑,传说有个老鼋(鳖)精,呵护村里,岸边有戏台,年年有庙会,盛况空前,下游西不远有神泉(现还有),从未干过,曾灌神水成风,儿时常在这带玩耍,浮水。
发表于 2022-8-19 17: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8-20 14: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8-20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2-8-25 11: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怪臭滴卖肉滴,这也太能扯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我的网址|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