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化十 发表于 2014-2-11 13:47

老货郎

老货郎 小时,不时能听到街上响起拨浪鼓的声响,那是老货郎来了。隔不了几天,老货郎都会走街串巷,兜售他的货物。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不让“搞资本主义”,禁止一切经营活动,农家赶集卖几个鸡蛋都提心吊胆,生怕被逮住批判。而这个老货郎却是特例,没人限制他的买卖活动。老货郎有六、七十岁年纪,身材瘦高挑,面部白净清瘦,胡子、眉毛、头发银白,整个人倒与尚健在的祖父有些似处。他推一独轮木车,车上绑两个柳条编的货篓,因没什么重物装载,所以,老货郎推起来显得很轻巧。一个篓子里装有针头线脑的小物件,基本都是农村妇女用的,例如色彩艳丽的头绳,花花绿绿的松紧带,各色缝线,粗细、长短不同的针,还有粗的、纳鞋底用的锥针,白色和黄色(铜的)顶指等等,我们小孩感兴趣的是几种糖果。另一个篓子里是一个麻布袋,用以装载收集来的物品。那时大家都没有钱,老货郎与乡亲们交易不涉及现金,这种交易方式叫做“以物易物”更贴切。乡亲们用碎布块或套子(陈旧的棉絮)换取所需的东西。老货郎没有杆称等计量工具,只是将老乡们交来的团团布、棉攥在手里查看成色、掂量轻重,然后给出可以换取的物件的数量。这会儿老乡们免不了与其讨价还价,基本上每次老货郎都作出让步,多给乡亲们点针线。老货郎车上还有两个随车物件:木撑和拨浪鼓。每次停下办理“业务”,老货郎都不紧不慢地取下木撑,在两个车把中间稳稳坐定。老货郎的拨浪鼓很精致,木把上不只有小碗口大的鼓儿,还有个个头相当的铜锣,旋转摇动,鼓锣齐鸣,很是悦耳。每走一段,老货郎摇几下拨浪鼓,用尽气力呼喊:“拿铺衬绦子来换针使——。”要不就是:“换洋针换洋线——。”其呼喊声不象男人粗声粗气,而是象教书先生讲课的语气柔声细气、慢条斯理,尽管用了很大气力,憋得脖子粗筋暴凸,但音量还是提不上去,并且最后一个字拖得时间特长,看着他尚在使劲拖音,但早已没了动静。他多年的叫卖声俨然已形成规律,老乡们也听习惯了他的韵律,而我,却仔细观察他那富有特色的呼喊动作,并替老人憋气。老货郎的客户主要是大姑娘、小媳妇和大娘大婶,我们小孩子会趁他们忙着讲价、老货郎无暇顾及的时候,拿起拨浪鼓摇几下,此时,老货郎会很生气,皱着眉头呼喊催要,并“严厉”呵斥。我们一点也不怕,他训斥人的声音细绵,起不到威吓的效果,只是我们怕老人气急,这时会不紧不慢地将拨浪鼓放下。有时母亲也收拾一些破棉烂布换针线,此时我就凑上前去,央求母亲顺便换点块糖。每次母亲都能如我所愿,我将几块糖果装在口袋里,要计划着吃呢。我发现有个规律,天气温暖时才能见到老货郎到来,想必是老人躲避寒冷吧。老货郎肯定是附近村庄的,但直至现在我也不知道他具体从哪里来。这段童年时光已过去四十年,老货郎现在怎样的境况?但愿他长寿。老货郎柔细的声音在我脑海音乐细胞区留存着,拨浪鼓清脆的“嘣、嘣、当、当”声在我耳畔回荡着。

地皮草 发表于 2014-3-11 10:50

拨浪鼓清脆的“拨浪、拨浪”声在我耳畔回荡着。

顽皮 发表于 2014-3-29 22:41

拨浪鼓的声音与爆棒子花的声音是小时候孩子们集合信号

蜿蜒虫 发表于 2014-3-31 06:58

现在看不到了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