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如 发表于 2014-1-27 08:07

第五届银鹰杯征文获奖作品集

            第五届“银鹰杯”全国文学大赛收官布展
                     收到28省、市2856件作品、1016名作者参加
      本报讯(记者李宗敏通讯员赵民焦念雷)1月16日,由市总工会、市文广新局、山东银鹰炊事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银鹰杯”全国文学大赛获奖作品展演在市文化中心举行。
  此次展演活动采取获奖作品展演和表彰穿插进行的方式,为近千名职工代表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文学盛宴。  据悉,今年以来,市总工会与文广新局等单位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依托职工文体协会、《章丘艺苑》等平台,开展了大量的职工文化活动,对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全国文学大赛自2013年3月至今,历时10个多月,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收到了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1016位作者的2856篇稿件。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筛选,评选出了各类奖项159名。对于部分获奖作品,大赛组委会已将其编印成近150万字的6本《银鹰丛书》,由国家线装书局出版,新华书店正式发行。  市领导亓峰、于崇民、赵元生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
   附:《第五届银鹰杯全国文学大赛精品选》精选第五届“银鹰杯”赛事的获奖优秀作品,从全国各地来稿中精选67篇(组)作品,分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和曲艺卷四辑。作者阵容强大,既有中国作协会员和各省作协会员,也有章丘本土作者。作品思想高雅、艺术高超,展示创作实力,倡扬积极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和朴素隽永的生活情调,生活气息浓厚,凸显地域特色,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张扬“文以载道”的文学精神,让文学的光芒点亮心灵,照耀人生!小说《紧急上任》描写时代变革大潮中的建设者直面危机勇于担当的气魄和品质;小说《正午的奔跑》用幽默的语言和轻快的节奏鞭挞人性中的丑陋;小说《租不起爱》描写了打工一族的辛酸和血泪……作者们的笔触关注章丘这片热土,诗歌《印象章丘》、散文《章丘老物事二则》、《清澈》、《行走在章丘大地》以清新的笔触、澎湃的激情赞美章丘历史文化的厚重,章丘风光的秀丽隽永和章丘在经济民生建设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读来令人倍感欢欣鼓舞。

静如 发表于 2014-1-27 08:13

         

                                                    序    言

                                                               文/ 廖孚嘉

      今年夏天,收到静如从《诗歌报论坛》发来的短消息,说要出本诗集,想请我为她写序。
      静如是我至今未晤面的诗友,但我们在诗歌报论坛认识却一年的时间了。最初,她引起我的关注,是在2010年10月9日那天,她在《诗歌报论坛·挑战者》发表了一首《明水的泉》组诗。
      这首组诗当时很轰动,一下吸引了很多诗友的参与讨论。她的这组诗,所涉猎的“明水百脉泉系”,只是其中的十二名泉。这十二泉在她深情的歌吟中多线条地呈现出来,显得多姿多彩而又美丽诱人,尤其是对中国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缅怀以及对李清照诗词的化典,这种古今映照、虚实结合的艺术再现,让整组诗人文情景更为优美,意蕴更为深刻,成为组诗中吸睛的一个亮点。
      这首组诗在当时获得了论坛很高的评价。论坛挑战者常务版主、女诗人木中巷说:“这些诗行也如泉水一般,具有梅花的韵”。女诗人木芙蓉说:“一气呵成好,灵感代表最真的情思。赏读”。挑战者版主、女诗人郁郁香芷说:“这一组真的很不错,每一个泉都有小小的感悟,语言也用得轻巧,让人眼前一亮”。山东诗人陶小牛则认为:这是静如最近写的最好的一组。
      我当时的评语是:静如的这首组诗写得真是灵如喷泉,清亮而流畅……这十多首诗,整体很不错,一下招架这么多,实属不易,也非常难得。读后,让我仿佛置身于许许多多的泉水旁,品尝到了甘冽的泉水,并与无数的泉眼对望,在对望中望乡、望人、忘情。
      就从这时起,我才算真正认识静如,了解她的诗歌,也知道她是济南章丘人,而章丘正是李清照的故乡。或许因为一直对这位南宋女词人的喜爱,一下拉近了我与静如的距离,虽是网络,但觉得她很近,很亲切,实际上,文如其人,她的诗歌也总是充满了亲切感。
      静如诗歌留给我的整体印象是:韵律感强,具有纯朴、清新、自然、率真、舒缓而流畅的风格,感情细腻、深挚而抒情浓郁。
      静如对诗歌一直是很有想法的,在她诗歌实践中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色。李清照曾经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这种跨越千年的创作理念,或许对静如来说,也是很合适的。
      追求怪异、玄奥、打出什么主义之类的旗帜,占山为王,或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姿态,不但自己读不懂自己的诗,更让读者如坠云雾,不知所云。这是近年来诗歌界始终走不出的一个怪圈。这可能是当今诗歌失去市场以致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致诗人们都自嘲: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
      但读静如的诗歌就很不一样,她的诗歌多以口语入诗,没有华丽的辞藻,采用很平白、质朴的语言来抒发与表达她心中的感情和思想,她似乎要还原最本真以最原生态的语言去描述她心中流淌的诗意,因而读来浅显易懂。正如她自己在《后记》中所说:“我不喜欢那种只有诗人才能看得懂的晦涩。诗,无论‘现代’到何种程度,总还是要让人读懂才行。
      试以她的这首《梅花泉》为例,就很能说明这个特点。

每次来这里
我都会与她对视一会
然后,情不自禁地随她起舞
脚步轻点再轻点
不要扰乱唐朝的曲
不要惊了宋朝的词
就让这忧伤的小令
开出一朵朵花
就让这一朵朵花绽放出
梅花般的梦
就让这梦
随绣江河里的长发
飘啊飘
飘来稻花的香
飘出一地的黄

      这首诗,熔炼家常语,谁都能读明白,情真意切,谁读后都有所心动。可以看出来,静如的诗歌浅显易懂,但又并不是那种大白话,一览无余,而追求的是那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譬如:脚步轻点再轻点/不要扰乱唐朝的曲/不要惊了宋朝的词/就让这忧伤的小令/开出一朵朵花。情景的再现,意象的转化自如,都营造优美的意境,给人想象的广阔的艺术空间。尤其“忧伤的小令开出一朵朵花”,更凸显艺术张力。亦如她的自述:我也不喜欢‘打油’,“打油”人人都会,没有了诗的意境和想象空间,谈何诗意。正如诗人堰鹤评价那样:“静如的诗歌在平凡成长中不断扎根发芽,更深入生活,文字也不断凝练!”。
      静如在写作技法上,似乎不存在什么技巧,她也似乎不懂什么是技巧,更是懒得去追求什么技巧,只是凭着一个纯真的诗心,去喂养文字,梳理自己的心绪,“她一招手/那些缪斯的孩子/就围了过来/她一下子就能拥住/这么多人的笑/僵硬一冬的血脉/就这样/一下子/被打开了(《墨泉》),就这首写《墨泉》的诗歌,似乎正是她写作状态的自我描述。
      但作为一种诗歌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任何诗歌都存在自有的规律、价值与创作个性。其创作个性其实就是写作特色,就是技巧的具体体现。
      这里以《我与大海及其他》为例:

我心里能装下大海,这是我刚刚发现的
为此,我欣喜若狂

我像大海一样蓝着,像大海一样深邃着
同时豢养这么多的小鱼小虾,还有海盗

每天,我都在看大鱼吃小鱼
每天,我都在看大鱼生下小鱼

我看见海盗时,海盗看不见我
我看见海盗时,海盗正偷偷地搬鱼搬虾,但

它始终搬不走大海的深
搬不动大海的蓝与深邃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所表现的“海”,既可以看作地理意义的大海,也可以是特指现实生活中诗人理想中的“大海”来表现的,也可能特指某种智慧或境界。同样,这里的海盗、大鱼和小鱼,都是在“大海的背景下”的呈现意蕴指向的。那究竟指代什么呢?且看,这里的鱼:“每天,‘大鱼吃小鱼’,但又‘大鱼生小鱼’,可谓充满物竞天择的残酷性、血腥味,但又充满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的生物的本能的亲情与温婉。而“正偷偷地搬鱼搬虾”的“海盗”,其实就是盗取人类劳动与智慧成果的“强盗”,联想到现实,就是指那些糟蹋与私贪社会财富的“蠹心虫”。结尾的“大海的蓝与深邃”,可以看作“智慧和真理以及做人的境地”等来理解。这里的“大海、鱼虾和海盗”以及“海的深和蓝”等意象的组合,揭示了构成复杂社会关系中特定的人与事,也可指代万物循环链条中的某一些特定生物与植物。优秀的诗歌,总是做到“写此非此,言近意远”,其艺术效果自然能振奋人心。就静如这一首,我觉得挑战版首席版主、诗人这里有阳光的评论很恰当:这个结尾好,难见静如如此的气魄!挑战版主、女诗人子心也评论;静如这首有深远意义,包罗万象,敷衍生命与万物之象(在这首诗歌里我看到了文字背后的含义),挑战版主、女诗人郁郁香芷也评论这首:思想和情境都有了,很好。
      静如的很多诗,都体现出特定的象征意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走不出头发的长/风一吹/就痛。《墙·同题诗》。这里的墙和头发都超脱事物的本来意义,而延伸到诗歌所指向的新的意蕴中。
      其次,主观抒情与事理的揭示性融为一体,凸显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诗歌从抒情的方式而言,无非就是“自我”与“非我”的两种。前者是“以我为心镜”,循着情感方向而转动,“镜轴” 向四维辐射并扩展;而“非我”却是“抽离自身,剥离情感”,先让“自我”隐藏起来,以“外人外眼透过外围的向内逐渐深入”。
      静如诗歌自然属于前者,“自我”的主观抒情性很强,诗歌中多以“我”作为诗歌抒情主角的线索贯穿诗文全部。
      仍旧以《我与大海及其他》为例。
      我心里能装下大海/这是我刚刚发现的/为此,我欣喜若狂———诗歌的一开始,以“我”的主角出现而拉开了抒情的序幕。有句耳详能熟的话: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但事实是,究竟有几人的心胸能够“比天空更广阔”呢?所以,“我心里能装下大海”,这种发现,在平凡中表现很不平凡,自然带有童心的率真,而为此“欣喜若狂”。如果说,诗歌一开始的抒情主角的“我”,可能是“带着几分主观的、稚嫩的成分”,那么,随着诗歌行文的进展与线索的深入,“我”也在不断变化: “我像大海一样蓝着/像大海一样深邃着”,这表明“我”在不断吸收大海的“营养元素”,随大海一起在不断变化、成长。“同时豢养这么多的小鱼小虾/还有海盗”。在这里,诗人“我”更加清楚认识到“大海”的博大、慈爱的胸怀。
      紧接着:每天/我都在看大鱼吃小鱼/每天/我都在看大鱼生下小鱼。这里的“我”已经变得很冷峻与成熟了。
      再接下去:我看见海盗时/海盗看不见我/我看见海盗时,海盗正偷偷地搬鱼搬虾———这里的“我”,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有点“欣喜若狂”甚至“懵懵懂懂”的抒情主角“我”了,而是呈现一种更加理性的睿智与成熟的雍容和豁达,因为“我能看见海盗,海盗看不见我”。这里的“我”,已经成为一种自我精神的超脱与人生境界的升华。正是因为抒情主角“我”的升华,而反衬出“海盗”的渺小与愚蠢:它始终搬不走大海的深/搬不动大海的蓝与深邃————同样,这里的大海也得到正面烘托与渲染:“大海的蓝与深邃”,是永恒的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静如的诗歌正是以“我”为抒情主角,将抒情客体以一条忽明忽暗的情感线索穿连起来,在变换的意识流的“镜头”中不断转换“我”的姿态,并自始至终将读者的心灵紧紧攥住不放,而随“我”一起“呼唤、呐喊、唏嘘并啜泣”,从而使诗歌产生情景交融的抒情气氛,从而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
      还有,我要说的,静如诗歌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善于以纤巧、新颖的比喻,凸显女人特有的细腻,去传达诗人的瞬间感受。姐姐/我看见你了/你在水里/站成山的姿势/望着远方(沈阳之行断想系列《致于凤至》)。这里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将“于凤至”以山的姿势,在“水中”这样一个特定情景中呈现并展现出来,就构成了一副很特别的立体画面感。
      又如:我坐在船上,感到水蛇一样的爬行/蛇一样的柔/一条条小船也蛇一样的蠕动/两边的喀斯特更是蛇一样的神出鬼没/我感到不是水举着我们/而是我们蛇一样地举起水,把她举成了世界之最————通过巧妙的比喻,水的柔感、水浪的柔性以及我们的姿势,与蛇的特质感产生瞬间的艺术“通感”,才达到久久难忘的艺术效果。
      当然,静如的诗歌也有不足之处,一是抒情过分强调“自我主角”,由于主观性浓郁,往往容易削弱理性,有的诗就显得“情有余而理不足”轻浮之感;其次,格调与风格比较单一。诗歌应该提倡多元化地探索与尝试多种样式与风格的写作,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突破自我,切忌“自我设限”,切忌自我“早熟”,只有这样,自己的诗歌才会更加丰富与丰满,呈现多姿多彩的整体风格与特色。
      静如写作诗歌的时间仅仅五六年的时间,不算很长,就目前来看,其进度与进步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我相信,只要她心中有缪斯,一直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弥补她现在的不足,并会写出更多更具艺术表现力与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限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作者简介:廖孚嘉: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任《诗歌报论坛》评论版主,曾做过《都市消费晨报》、《新疆都市报》和《乌鲁木齐晚报》编辑、记者与《季候风》杂志主编。   

       《北风那个吹》共收入本人诗歌作品154首。

静如 发表于 2014-1-27 08:56

散文集《翻开光阴晒晒》作者野岗,《翻开光阴晒晒》是作者对10年来散文创作的总结,包括《绿色散文》、《野岗怪想录》、《寻找生命之水》、《回家》、《朝着青山绿水奔跑》、《故乡风物》六辑,收入作者的70多篇散文。作品文风严谨,语言精到、唯美,作者崇尚绿色散文,散文写作追求“厚重深沉,精致空灵”。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圣徒,他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名利,而是来自于创作的过程。作家对待作品的那种义无反顾的像登山运动员一般的执着和坚持,才是最让人感动的。”野岗作为章丘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以求,他利用业余时间编辑《章丘艺苑》,参与编辑市政协、市总工会和市作协的各种文史类、文学类书籍,推介新作者,组织开展各种文学活动,为章丘文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无数心血。

静如 发表于 2014-1-27 08:57

《我家有女初长成》作者王永,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者的目光始终离不开教育的热土,作品是一部关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故事随笔集。作者面对青春期女儿的叛逆觉得“我觉得有必要通过我的回忆,捋一捋梦蝶的成长经历,希望我的‘回忆’能够为她垫平布满陷阱的青春沼泽地,让她回到健康成长的坦途上来。”这就是写作的初衷。他从妻子“十月怀胎”开始回忆,写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大半年的时间,为女儿写下了二十几万字。这些文字,是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同仁们对教育的共同反思,也是他作为一位父亲与中国父母们对教育的共同探讨,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具有借鉴意义。

静如 发表于 2014-1-27 08:58

乡风入梦》作者高广永,是山东省作协会员,章丘作协理事,文学创作起步早,语言功力深厚。《乡风入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分《乡村风物》、《季节的轻吟》、《行走的思绪》、《随笔而行》四辑。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写作,乐此不疲,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抒写下自己内心的思想和身边绚丽多姿的生活。《乡风入梦》语言清丽、深邃,古典文化气息浓郁,并融入时代精神,不乏精品力作。

静如 发表于 2014-1-27 08:58

《深涧笛声》的作者孙廷华,《深涧笛声》为作者第二部著作,分为《游山临水》、《烟云往事》、《古遗探幽》、《名人逸事》、《民俗风情》、《短篇小说》、《传说故事》七辑,孙廷华写章丘和他的家乡文祖镇的山川地理,写春秋时期残留下来的齐长城遗址,写古村老巷里的古老建筑,写深山隐藏着的古刹残碑,写锦屏山上的苍松翠柏,更有乡间里人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轶闻趣事,这些无不在孙廷华的笔下闪现质朴而又厚重的光芒。

蜿蜒虫 发表于 2014-2-5 21:03

这在论坛是大事,一定好好宣传下(⊙o⊙)哦

好事者说 发表于 2014-3-3 22:01

诗心者,赤子之心也!

地皮草 发表于 2014-3-10 23:00

支持

htshui 发表于 2014-3-28 20:55

其实,我是一个诗人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五届银鹰杯征文获奖作品集